緬甸:政變讓記者生命受威脅 今年2月1日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後,在當地採訪的記者人身遭到威脅,新聞自由狀況明顯惡化,但由於「2021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是評比2020的狀況,因此緬甸的排名僅從139下跌至第140名。
「她不希望你們在一起。他每天早上吃著土司喝著咖啡,看著陽光慢慢把窗台的盆栽植物照射得綠意盎然,就感到活在今生卻去想著前世的事,真是不可思議。
神壇前面一張八仙桌,桌上擺了四盤水果敬神,盤旁堆疊四層銀錠金箔,壇前的香爐殘炷盈盈,姨婆站在桌前,手中持香炷對神位膜拜,她閉上眼睛誦念後,將香炷插入爐中,坐到桌旁,摸著他女朋友擱在那裡的衣服,閉上眼睛喃喃不停。有一天她拉他去她南部的姨婆家,那是在報紙上登出重大罪犯的妻子之友,向媒體透露罪犯與妻子前世因緣的消息之後。姨婆的客廳簡直是個大祭壇,一進門舉目所見即是一個高立的神位壇,兩邊牆上張掛織錦的神仙圖案,那些織錦擋住了光的折射,室內顯得有點幽暗,壇香味彷彿從每個角落每個物件散發出來,整座屋子像個大香爐,他以為來到一個秘密的通往神界的洞穴,不覺有點發冷,突然好想下樓去曬太陽,但姨婆按住他的手,拉他坐在一把藤墊木椅,這種坐椅只有在小時候門口的雜貨店坐過一次。「是你媽媽吧?」姨婆的眼神暗示這是唯一的答案。她說話的時候有點喘,鼻翼不規則的鼓動。
」他以揶揄的口氣告訴她。但女朋友受這則消息影響,那天穿了一襲白色的紗質洋裝,站在他的公寓門口,蒼白著臉,輕聲要求他一定得陪她去南部姨婆家一趟。依據野保法35條,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之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
因收藏鋸鰩吻部、傳統藥材、食材,或展品等需求,導致族群數量下降,過去台灣「鯊魚劍」主要由漁船從遠洋帶回鋸鰩鼻鋸。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守護珍貴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不二法門:勿購買非法來源保育類動物產品。此次共查獲鯊魚劍170支、鋸鰩牙齒四袋、獨角鯨牙兩支、獨角鯨牙切段兩支、象牙八件等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產製品,製作販售足跡遍及台中、台南、台北、高雄、桃園等地區。或依51條,處新台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一角鯨沒有背鰭,只在頭部前方突出一支長長的「角」,實為從上顎骨長出的「犬齒」,功能主要為感知海水鹽度、溫度和壓力變化。「鯊魚劍」多用於民俗信仰乩童及廟會法器,價格不菲 | 海巡署偵防分署台南查緝隊提供 台灣九種保育類軟骨魚,就包括六種鋸鰩屬(昆士蘭鋸鰩 、小鋸齒鰩 、櫛齒鋸鰩 、鋸鰩、後鰭鋸鰩)以及鯨鯊、阿氏前口蝠鱝及雙吻前蝠鱝。
除了在2007年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會議上,鋸鰩科列入附錄二物種,我國也已於2008年全數列入保育類物種。目前海洋保育類物種都需申請許可才能展示或買賣,違者可依據第40條,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台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我國於1990年將所有「鯨目」列入保育類名錄,故所有鯨豚都是保育類野生動物。民眾若發現違法情事,可提供照片、影片或相關事證,向地方保育主管機關、海保署或撥打海巡署「118」專線進行檢舉
在第一次修正依然存在「美國可以保護日本,但日本在本身未受到攻擊下,不能挺身保護美國」的問題,在第二次修正後就逐漸走入歷史。當台灣議題成為同盟討論的議題,表示這是要透過同盟回應,而不是美、日各自先有主張後再展開彼此的協調。此外,中日從2012年開始出現釣魚台爭議快速惡化,中國持續派遣機、艦騷擾,甚至進出釣魚台海域,日本固然感受到中國軍事威脅,但最直接的問題是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問題,這對於清楚區分戰時與平時的美日同盟來說,顯然出現新的挑戰。當時所謂「周邊有事」問題,就是針對後冷戰時代蘇聯威脅不再,但以北韓為首要,中國次之的區域不確定性快速升高,可是既有針對冷戰時代對付單一敵人而設計者,無法對應後冷戰時代的區域不確定性,因此出現第一次的指針修正。
到了2015年出現了第二次防衛指針修正,這個修正一方面是2001年的911反恐,以及2004南亞海嘯救災的經驗,發現日本必須回應包括諸如中東、南亞等區域的恐怖主義以及大型天然災害等挑戰性議題,1997年的「周邊有事」概念顯然沒涵蓋到上述區域。這個新指針修正除了企圖解決1997指針將和冷戰進行截然劃分,導致其無法回應中共展開灰色地帶作戰的問題,同時也想要讓日本具有更多同盟協助之能力。
早在1997年的指針修正,東京就特別對於《周邊事態法》的討論與定義過程中,保留了在台海有事時的介入空間,即便可能無法派自衛隊參戰,但這也表示日本在台海有事時是不會袖手旁觀,而且其主要介入的方式,應該會是透過美日同盟來處理。日後所謂日本美日同盟是「專守防衛」之說,也與此有一定關係。
如果是1997年美日防衛指針的修正,在「周邊有事」的情形下,日本根據美日同盟的角色與任務分擔(Roles and Mission Assignment)應該是擔任美軍的「後方支援」(Rear Support)。但更重要的是,過去台海事態不是作為美日同盟討論的議題,而是美國單方面的議題,一旦台海有事,相信美國與日本各自都會有回應,也可能彼此也會互通聲氣,但這不是同盟計畫的一部分,不是同盟展開集體回應的議程之一。當知道指針修正往往與針對的威脅回應有關,現在日本明顯認為北韓與中國構成對日本安全的兩大威脅,日本更無法接受台灣落入敵對日本勢力之手。台灣很明顯是被計入2015防衛指針修正的D部分,「對日本以外國家的武力攻擊之回應」(Actions in Response to an Armed Attack against a Country other than Japan)。因此日本並非因為沒有法源導致其在台海有事時無法出動自衛隊,2015防衛指針的修正,以及當年下半年通過的新安保法,構成了日本作為美日同盟的一部分,如何回應台海危機的政策基礎。坊間談到美日同盟對台海有事時可能的反應,往往集中在日本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情。
有人說日本只能擔任美軍的後方支援,有人說日本連出動自衛隊都不行,只能加派警力與保安維持駐日美軍的基地安全。當防衛大臣相岸信夫提到要探討「自衛隊」對「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時,不僅暗示了台海議題很可能會成為美日同盟的同盟討論議題,也暗示了自衛隊會有角色。
當談到自衛隊的角色時,顯示日本對此議題不再僅止於對駐日美軍基地加強戒護與保安的警察行動,而是當涉及台海事態時,日本自衛隊在美日同盟的管制下,會需要扮演某些角色。文:賴怡忠 美日同盟與台海危機(上):受限於和平憲法的日本,有可能介入台海衝突嗎? 後冷戰時代美日同盟兩次指針修正的戰略演進軌跡 美日同盟防衛指針是在1978年第一次設立,當時剛好發生美蘇冷戰再度白熱化,美日同盟防衛指針是以此確立對抗蘇聯從北邊入侵日本時,美日軍隊之角色與任務分擔,即所謂美軍擔任反攻的矛,日本擔任防守的盾之角色。
這些批評或是認知都沒有將2015新指針的修正帶入考量。這句話的意義更為特別,因為過去日防衛大臣從未在美日安保會議上針對台灣議題有過發言,而岸信夫不僅針對台灣發言,還進一步提到需探討日本自衛隊可以扮演的角色。
既有的指針不再適用後冷戰環境,加上中國在1996年以飛彈威嚇台灣的總統選舉,日本週邊的問題反而比擔心蘇聯入侵變得更迫切,因此有1997年第一次防衛指針的修正。台海軍事衝突在當時已經很有默契地被納入美日同盟須回應的「周邊有事」的狀態中,而所謂的「後方支援」,除了駐日美軍基地的警察保安以及根據同盟需求而提供必要的軍事物資補給外,日本自衛隊是否也跟著要出動就比較不清楚,即便會出動,可能也是擔任協防美軍的角色,而不是直接進入戰場與美軍協同作戰有人說日本只能擔任美軍的後方支援,有人說日本連出動自衛隊都不行,只能加派警力與保安維持駐日美軍的基地安全。但更重要的是,過去台海事態不是作為美日同盟討論的議題,而是美國單方面的議題,一旦台海有事,相信美國與日本各自都會有回應,也可能彼此也會互通聲氣,但這不是同盟計畫的一部分,不是同盟展開集體回應的議程之一。
台灣很明顯是被計入2015防衛指針修正的D部分,「對日本以外國家的武力攻擊之回應」(Actions in Response to an Armed Attack against a Country other than Japan)。當台灣議題成為同盟討論的議題,表示這是要透過同盟回應,而不是美、日各自先有主張後再展開彼此的協調。
這句話的意義更為特別,因為過去日防衛大臣從未在美日安保會議上針對台灣議題有過發言,而岸信夫不僅針對台灣發言,還進一步提到需探討日本自衛隊可以扮演的角色。台海軍事衝突在當時已經很有默契地被納入美日同盟須回應的「周邊有事」的狀態中,而所謂的「後方支援」,除了駐日美軍基地的警察保安以及根據同盟需求而提供必要的軍事物資補給外,日本自衛隊是否也跟著要出動就比較不清楚,即便會出動,可能也是擔任協防美軍的角色,而不是直接進入戰場與美軍協同作戰。
到了2015年出現了第二次防衛指針修正,這個修正一方面是2001年的911反恐,以及2004南亞海嘯救災的經驗,發現日本必須回應包括諸如中東、南亞等區域的恐怖主義以及大型天然災害等挑戰性議題,1997年的「周邊有事」概念顯然沒涵蓋到上述區域。文:賴怡忠 美日同盟與台海危機(上):受限於和平憲法的日本,有可能介入台海衝突嗎? 後冷戰時代美日同盟兩次指針修正的戰略演進軌跡 美日同盟防衛指針是在1978年第一次設立,當時剛好發生美蘇冷戰再度白熱化,美日同盟防衛指針是以此確立對抗蘇聯從北邊入侵日本時,美日軍隊之角色與任務分擔,即所謂美軍擔任反攻的矛,日本擔任防守的盾之角色。
日後所謂日本美日同盟是「專守防衛」之說,也與此有一定關係。如果是1997年美日防衛指針的修正,在「周邊有事」的情形下,日本根據美日同盟的角色與任務分擔(Roles and Mission Assignment)應該是擔任美軍的「後方支援」(Rear Support)。當時所謂「周邊有事」問題,就是針對後冷戰時代蘇聯威脅不再,但以北韓為首要,中國次之的區域不確定性快速升高,可是既有針對冷戰時代對付單一敵人而設計者,無法對應後冷戰時代的區域不確定性,因此出現第一次的指針修正。坊間談到美日同盟對台海有事時可能的反應,往往集中在日本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情。
當知道指針修正往往與針對的威脅回應有關,現在日本明顯認為北韓與中國構成對日本安全的兩大威脅,日本更無法接受台灣落入敵對日本勢力之手。在第一次修正依然存在「美國可以保護日本,但日本在本身未受到攻擊下,不能挺身保護美國」的問題,在第二次修正後就逐漸走入歷史。
當防衛大臣相岸信夫提到要探討「自衛隊」對「支援台灣」的美軍「提供何種協助」時,不僅暗示了台海議題很可能會成為美日同盟的同盟討論議題,也暗示了自衛隊會有角色。既有的指針不再適用後冷戰環境,加上中國在1996年以飛彈威嚇台灣的總統選舉,日本週邊的問題反而比擔心蘇聯入侵變得更迫切,因此有1997年第一次防衛指針的修正。
當談到自衛隊的角色時,顯示日本對此議題不再僅止於對駐日美軍基地加強戒護與保安的警察行動,而是當涉及台海事態時,日本自衛隊在美日同盟的管制下,會需要扮演某些角色。因此日本並非因為沒有法源導致其在台海有事時無法出動自衛隊,2015防衛指針的修正,以及當年下半年通過的新安保法,構成了日本作為美日同盟的一部分,如何回應台海危機的政策基礎。
标签: 家长陪孩子做作业利大还是弊大? 榆中销售公司“迎峰度冬” 煤炭供应有担当 北外环线姚桥段房屋拆除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大跳水!煤价“泡沫”被捅破!大寒冬已开启! 情感纠纷致一死一伤 荥经公安12小时破命案
评论列表
即使慢慢不再被視為「需要教化的未開化人」,仍然難以消除之間的隔閡。
「我是鄂羅克人……」 到底怎樣才能算是一個「日本人」呢?要犧牲多少東西,才能得到一個抬得起頭的身份認同?日本的學者小熊英二,在《「日本人」的界線》中比較了日本帝國時期的朝鮮、台灣、沖繩和愛努的殖民歷史,將這個時期人們的困境比喻為「日本人」的牢獄。
家庭幫傭、養成工、見習生、建教生等,都未納保,除現行已加保職災保險的勞工外,推估新增33萬人可納入職業災害保險保障範圍。
總部在法國的無國界記者組織20日發表了《2021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根據研究,許多國家以「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以下稱武漢肺炎)疫情為由,對新聞箝制更甚,當中東南亞國家也不例外。
文:舒國治 我甚少為出書寫序。